關鍵詞:
收錄約1萬典故,50萬詞匯、2萬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
《漢語大詞典》:認狀(認狀)
(1).認領失物的文書。 清 李漁 《聞過樓》第三回:“況且這些贜物原是失去的東西,豈有不經(jīng)官府、不遞認狀倒在強盜手中私自領回之理?”
(2).舊時擂臺比武者所寫的承認打死不論的文書。《隋唐演義》第十二回:“如要上去的,本人姓名、鄉(xiāng)貫、年庚,設個誓,要寫在認狀上,見得打死勿論?!?br />(3).見“ 認保狀 ”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認保狀(認保狀)
保證書。 清 黃六鴻 《?;萑珪どW任·考代書》:“詞理明通,且驗其狀貌端良者,取定數(shù)名,開明年貌籍貫,投具認保狀。”亦省作“ 認狀 ”。 清 黃六鴻 《?;萑珪ゅX穀·僉糧里》:“于開報點僉時,須驗其人相貌奸良,家道厚薄,并令該糧房及里甲等保結,方許投遞認狀。”
分類:保證書
《國語辭典》:棄嬰(棄嬰)  拼音:qì yīng
被父母遺棄的嬰兒。如:「他們夫妻領養(yǎng)了一名棄嬰,準備好好的培育他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起認(起認)
謂失主認領從盜窩取出之贓物。 清 黃六鴻 《?;萑珪どW任·看須知》:“某年月日,被劫強盜某某人,伙黨有無拿獲,真贓有無起認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冒認(冒認)  拼音:mào rèn
冒充認取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三:「這里哨子每極多,大分是我每有些家私,假裝做劉安住來冒認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四回:「你這話胡說!天下那里有個冒認父親的!」
《國語辭典》:強制認領(強制認領)  拼音:qiǎng zhì rèn lǐng
非婚生子女未經(jīng)生父認領者,由本人、生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,依法律請求其生父認領,稱為「強制認領」。也稱為「法定認領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放領(放領)  拼音:fàng lǐng
發(fā)放認領。如:「公地放領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