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:
收錄約1萬典故,50萬詞匯、2萬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
《國語辭典》:別賦(別賦)  拼音:bié fù
文章名。南朝梁江淹作,歷述各種離別之情。文中藉由不同的人事與背景,描繪出慷慨壯烈或纏綿悲切等不同的心理狀態(tài),全文充滿感傷情調,為人傳誦。
《國語辭典》:一撇  拼音:yī piě
1.一扔。《西游記》第七○回:「行者聞說,將金杯連酒望空一撇,當?shù)囊宦曧懥?,那個金杯落地。」
2.一千。千字起筆為一撇,故俗以「一撇」為「一千」的隱語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五回:「劉錦衣道:『他有幾數(shù)物事帶來?』胡旦道:『剛得一撇?!弧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起筆(起筆)  拼音:qǐ bǐ
寫字時每一筆的開始。如:「寫毛筆字,起筆要頓一頓。」清。朱庭珍《筱園詩話。卷四》:「作律詩雖爭起筆,尤貴以氣格勝。須要成竹在胸,操縱隨手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尖鋒(尖鋒)
指毛筆字的起筆露鋒而呈棱角。 清 包世臣 藝舟雙楫·述書中:“蓋人之腕本側倚於幾,任其勢則筆端仰左尖成尖鋒。” 清 包世臣 《跋榮郡王臨快雪內景二帖》:“大凡 六朝 相傳筆法,起處無尖鋒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舉筆成章(舉筆成章)  拼音:jǔ bǐ chéng zhāng
拿起筆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。比喻文思泉涌?!度龂萘x》第六八回:「第三子曹植,字子建,極聰明,舉筆成章,操欲立之為后嗣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援筆而就(援筆而就)  拼音:yuán bǐ ér jiù
拿起筆來很快就完成。清。李漁《意中緣。第二出。名逋》:「我想求詩求字的,還容易打發(fā),唯有索畫一事,最難應酬。須要逐筆圖寫出來,不是可以倚馬而成,援筆而就的?!挂沧鳌冈P立就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援筆立成(援筆立成)  拼音:yuán bǐ lì chéng
拿起筆來立刻寫成文章。形容才思敏捷。宋。羅大經(jīng)《鶴林玉露》卷一六:「李太白一斗百篇,援筆立成;杜子美改罷長吟,一字不茍。」宋。魏慶之《詩人玉屑。卷三。句法。有三種句》:「命屬題意,如有神助,歸于自然之句;命題立意,援筆立成,歸于容易之句。」也作「援筆成章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援筆立就(援筆立就)  拼音:yuán bǐ lì jiù
拿起筆來很快就完成?!度龂萘x》第二二回:「(陳琳)當下領命草檄,援筆立就。」也作「援筆而就」。
分類:起筆完成
《國語辭典》:圓筆(圓筆)  拼音:yuán bǐ
在起筆、收筆、轉折處,運筆路線均為宛轉的曲線,形成圓形的軌跡,稱為「圓筆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秉筆直書(秉筆直書)  拼音:bǐng bǐ zhí shū
拿起筆毫不隱諱地寫下來。《孽?;ā返谌寤兀骸肝沂潜P直書,懸之國門,不能增損一字。」《冷眼觀》第二六回:「武則天寵張昌宗、張易之兩人,其主動力實由于某公主及上官婉兒推薦,言其人豐不垂腴,瘦不露筋,至下令敕太學圖其形像尺寸,留為本朝公主以后選駙馬者表率,當時史鑒何嘗肯秉筆直書呢!」
《國語辭典》:蠶頭雁尾(蠶頭雁尾)  拼音:cán tóu yàn wěi
書法上稱橫畫起筆回鋒,隆起如蠶頭之形;收筆頓筆挑起,具雁尾之狀。
《國語辭典》:奮筆疾書(奮筆疾書)  拼音:fèn bǐ jí shū
提起筆快速書寫。如:「一拿到試卷,我便奮筆疾書,相信會有好成績?!?/div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