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:
收錄約1萬典故,50萬詞匯、2萬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
佛足石
【佛學大辭典】
(物名)石上印佛足也。佛將入滅,于摩揭陀國留足跡。西域記八曰:「窣堵波側,不遠精舍,中有大石,如來所履雙跡猶存。其長尺有八寸,廣馀六寸矣。兩跡俱有輪相十指皆帶花文,魚形映起,光明時照。昔者如來將取寂滅,北趣拘尸那城,南顧摩揭陀國蹈此石上,告阿難曰:吾今最后留此足跡,將入寂滅顧摩揭陀也?!沽x楚六帖一曰:「西域記云:佛在摩揭陀國波吒離城,石上印留足跡記。奘法師親禮圣跡,自印將來。今在坊州玉華山,鐫碑記之。其佛足下五足指端有卐字文,相次各有如眼,又指間各有網鞔中心上下有通身文,大指下有寶劍,又第二指下有雙魚王文,次指下有寶花瓶文,次傍有螺王文,腳心下有千輻輪文,下有象牙文,上有月王文,跟有梵王頂相文?!刮饔蛴浫B伏那國曰:「阿波羅邏龍泉西南三十馀里,水北岸大磐石上有如來足所履跡,隨人福力量有短長。是如來伏此龍已,留跡而去。后人于上積石為室,遐邇相趨花香供養(yǎng)?!雇磺唬骸笘|昭怙釐佛堂中有玉石,面廣二尺馀,色帶黃白,狀如海蛤。其上有佛足履之跡,長尺有八寸,廣馀六寸矣,每有齋日照燭光明?!褂^佛三昧海經一曰:「如來足下平滿不容一毛,足下千輻輪相,轂輞具足,魚鱗相次,金剛杵相者,足跟亦有梵王頂相,眾蠡不異?!雇唬骸阜饻缍群?,造好形像,令身相足,亦造無量化佛,色像通身光,及畫佛跡。(中略)此人除卻百億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。」
佛足頂禮
【佛學大辭典】
(術語)禮拜佛之足。佛教最重之敬禮法也。
【佛學常見辭匯】
禮拜佛陀的足,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禮法。
妙喜足天
【佛學大辭典】
(界名)兜率天之譯名??珊橐袅x一曰:「妙喜足天,睹史天王也。大智度論云:刪兜率陀,秦言妙足,唐言妙喜足,亦言知足?!?br />【佛學常見辭匯】
兜率天的譯名。
兩足尊
【佛學大辭典】
(術語)佛之尊號也。以佛在有兩足之有情中,為第一尊貴故也。又,兩足者,言戒定?;鄣戎Φ拢苑鹩诖说裙Φ聻槎愣涡蟹ń绻室?。法華玄贊三曰:「佛于二足多足無足一切中尊,今云兩足尊于三類中兩足為貴。能入道故,謂人天類。佛亦兩足,故言兩足尊。」法華嘉祥疏四曰:「兩足尊者,或以戒定為二足,或以權實為二足,或以福慧為二足,或以解行為二足,此皆內德之二足也。外形以天人為二足,佛是天人二足尊也?!构饷魑木溆浫唬骸复蠼浢魇栔袃舍專阂患s人天善趣兩足為貴,佛于天人中尊,二約?;劬銈涿麨閮勺恪!?br />【佛學常見辭匯】
佛的尊號,因佛在兩足的有情中是最尊貴者,又兩足是指佛?;蹆勺恪?/div>
具足
【佛學大辭典】
(雜語)具備滿足也金剛經曰:「如來具足五眼?!篃o量壽經上曰:「具足五劫思惟?!狗ㄈA經曰:「此大良藥,色香美味皆悉具足?!?/div>
具足德本愿
【佛學大辭典】
(術語)指阿彌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四十四之愿。無量壽經上曰:「設我得佛,他方國土,諸菩薩眾,聞我名字,歡喜踴躍,修菩薩行,具足德本,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?!沽x寂云:聞名令得具足德本愿。靜照云:具足德本愿。
具足諸相愿
【佛學大辭典】
(術語)指阿彌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一具三十二相之愿也。
念如意足
【佛學大辭典】
(術語)(參見:四如意足)
【三藏法數】
念者,專注彼境,一心正住,故名念。謂若非一心,觀法斷絕;若能一心,所愿皆得,是為念如意足。
四如意足
【佛學大辭典】
(術語)又名四神足。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。四種之禪定也。前四念處中修實智慧,四正勤中修正精進,精進智慧增多,定力小弱,今得四種之定以攝心,則定慧均等,所愿皆得,故名如意足,又名神足。如意者如意而得也。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。又總曰六通,是定所生之果也。足者所依之義,如身依足而立。又六通等之如意,依此四種之定而起,故名定為足,又神者靈妙之德,此定為能生靈妙果德之所依,故名足。智度論十九曰:「問曰:四念處四正勤中已有定,何以故不名如意足?答曰:彼雖有定,智慧精進力多,定力弱故,行者不得如意愿。四種定者:欲為主得定,精進為主得定,心為主得定,思惟為主得定?!谷凰娜缫庾阒Q目,異說頗多,智度論及法界次第,列欲,精進,心,思惟,輔行七列欲,精進,一心,思惟,是同一也。俱舍論則列欲勤心觀,四教儀則列欲念心慧。俱舍光記二十五曰:「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:一欲神足,欲于加行位起此定,依欲之力,故定引發(fā)而起。二勤神足,于加行位勤修此定,依勤之力,故定引發(fā)而起。三心神足,于加行位,一心專住依心之力,故定引發(fā)而起。四觀神足,于加行位觀察理,依觀之力,故定引發(fā)而起。加行位中雖有多法,而此四法資益最勝,故從此四者而名?!咕闵嵴摱逶唬骸负尉売诙⑸褡忝?,諸靈妙德所依止故。(中略)神謂受用種種神境,分一為多,乃至廣說。足謂欲等四三摩地,此中佛說定果名神,欲等所生等持名足。」
【佛學常見辭匯】
又名四神足,原系四種禪定,謂修此四者,則能如意開發(fā)神通。一、欲如意足,謂修道趣果的欲望增進。二、念如意足,謂念念一心,住于正理。三、進如意足,謂精進直前,功無間斷。四、慧如意足,謂真照離妄,心不散亂。
【佛學次第統(tǒng)編】
名四神足。前之四念處中,修實智慧。四正勤中,修正精進。精進智慧增長,定力小故。今得四種之定以攝心,則定慧均等,所愿皆得,故名如意足。
一、欲 欲如意足。欲者希向慕樂,莊嚴彼法,故名為欲。謂凡所修習一切諸法,若無樂欲之心,事必不遂。若能樂欲,所愿皆得,是為欲如意足。
二、念 念如意足。念者專注彼境,一心正住,故名念。謂若非一心,觀法斷絕,若能一心,所愿皆得,是為念如意足。
三、進 精進如意足。精進者,無雜曰精,無間曰進。謂惟專觀理,使無間雜,故曰精進。凡所修習一切諸法,若無精進,事必不成。若能精進,所愿皆得,是為精進如意足。
四、慧 思惟如意足。思惟者,思惟彼理,心不馳散也。謂凡所修習,若能思惟,所愿皆得,是為思惟如意足。
【三藏法數】
(出法界次第)
〔一、欲如意足〕,欲者,希向慕樂,莊嚴彼法,故名為欲。謂凡所修習一切諸法,若無樂欲之心,事必不遂;若能樂欲,所愿皆得,是為欲如意足。(莊嚴彼法者,謂修希即心,令四念處身受心法之觀成就也。)
〔二、念如意足〕,念者,專注彼境,一心正住,故名念。謂若非一心,觀法斷絕;若能一心,所愿皆得,是為念如意足。
〔三、精進如意足〕,精進者,無雜曰精,無間曰進。謂惟專觀理,使無間雜,故曰精進。凡所修習一切諸法,若無精進,事必不成;若能精進,所愿皆得,是為精進如意足。
〔四、思惟如意足〕,思惟者,思惟彼理,心不馳散也。謂凡所修習,若能思惟,所愿皆得,是為思惟如意足。
【三藏法數】
謂所修之法,如愿滿足也。一、欲如意足,謂希慕所修之法,如愿滿足也。二、精進如意足,謂于所修之法,專注一心,無有間雜,如愿滿足也。三、念如意足,謂于所修之法,記憶不忘,如愿滿足也。四、思惟如意足,謂心思所修之法,不令忘失,如愿滿足也。
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
【佛學大辭典】
(書名)六足論之一。尊者舍利子說,唐玄奘譯,二十卷。
阿毗達磨法蘊足論
【佛學大辭典】
(書名)六足論之一。尊者大目犍連造,唐玄奘譯,十二卷。
阿毗達磨識身足論
【佛學大辭典】
(書名)六足論之一。佛滅后一百年,提婆設摩阿羅漢造,唐玄奘譯,十六卷。
阿毗達磨品類足論
【佛學大辭典】
(書名)六足論之一。佛滅后三百年,世友尊者造,唐玄奘譯,十八卷。
阿毗達磨界身足論
【佛學大辭典】
(書名)六足論之一。世友尊者造,唐玄奘譯,三卷。已上五論加入施設足論者,對于發(fā)智身論謂之六足論。見俱舍論光記一。
明行足
【佛學大辭典】
(術語)佛十號之一。梵名婢侈遮羅那三般那Vidya%-caran!a-sam%panna。依涅槃經之說,明者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,行足者,腳足之義,指戒定慧言。佛依戒定慧之腳足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故名明行足。又依智度論之說,明者宿命,天眼,漏盡之三明也,行者身口意之三業(yè)也,足者滿足之義。三明者,滿足身口意之三業(yè),故名明行足。涅槃經十八曰:「明者,名得無量善果,行名腳足。善果者,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腳足者,名為戒慧。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故名明行足也。」智度論二曰:「婢侈遮羅那三般那,秦言明行足。云何名明行足?宿命,天眼,漏盡,名為三明。(中略)行名身口意業(yè),唯佛身口意具足。馀皆有失,是故名明行足?!?br />【佛學常見辭匯】
佛十號之一。(參見:十號)
【三藏法數】
明即三明也。行足者,謂身口意業(yè)正真清凈,于自愿力,一切之行,善修滿足,故號明行足。
知足
【佛學大辭典】
(術語)言知足安分也。大乘義章十四曰:「得小之時,心不悔恨,說為知足?!惯z教經曰: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,知足之人雖貧而富。」【又】(界名)知足天之略。
【三藏法數】
知足者,謂于飲食、衣藥、行、住、坐、臥、睡寤、語默之類,常知止足也。